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暨泌尿肿瘤年终盘点于1月6日在北京圆满举办,为了使泌尿领域同道更好地了解前沿研究动态,会议每年都会针对肾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少见类型泌尿肿瘤等进行年度进展盘点。《肿瘤瞭望》有幸在会议现场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请他介绍本次大会的亮点及团队在泌尿肿瘤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分享关于未来肾癌药物研究方向的看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暨泌尿肿瘤年终盘点于1月6日在北京圆满举办,为了使泌尿领域同道更好地了解前沿研究动态,会议每年都会针对肾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少见类型泌尿肿瘤等进行年度进展盘点。《肿瘤瞭望》有幸在会议现场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请他介绍本次大会的亮点及团队在泌尿肿瘤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分享关于未来肾癌药物研究方向的看法。
01
《肿瘤瞭望》:新年伊始,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又一次如约而至。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可否请您介绍一下本届盛会有哪些亮点?
盛锡楠教授:很高兴能够与各位同道相聚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今年会议已成功举办至第四届,会议自创办以来一直侧重于年度盘点。年度盘点不仅是对领域内最新进展的总结,也是对过去一年临床工作的回顾。
在本次会议当中,我们发布了2023年度肾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等泌尿肿瘤的中国研究进展,对全国各中心开展的重要研究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总结,这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同时,我们还邀请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讲者来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的研究进展和重要实践经验。
除了对既往工作的回顾与盘点,我们也着眼于青年学者的自我提升,比如思考问题的角度,这一点也在大会的主旨报告中有所体现,包括:①在现行医疗改革政策下,临床医生如何思考自身的医疗行为;②在分子影像技术的指导下,如何开展泌尿肿瘤一体化精准诊疗工作;③如何基于临床问题进行科技创新和专利申请等。
会议以临床工作盘点总结为基础,通过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实现青年医生前沿知识储备的“再提升”、“再出发”,这也体现了会议以青年为中坚力量的宗旨。会议鼓励青年学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反思,通过主动思考实现自身诊疗水平的提升。也希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在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在新年伊始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2024年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部分本次大会现场照片
02
《肿瘤瞭望》:能否请您介绍一下2023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临床研究团队在泌尿肿瘤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盛锡楠教授:在过去一年中,研究团队在郭军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多项泌尿肿瘤相关研究,包括晚期肾癌、晚期尿路上皮癌等,不少研究也获得了积极的结果并得以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中汇报展示。
值得称道的是,由郭军教授牵头开展的国内多中心晚期肾癌一线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RENOTORCH研究,在ESMO 2023中入选口头报告,并同步刊发于《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该项研究也是国内首个免疫联合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对照3期试验,不仅为领域内同道提供了国人临床研究数据,也为开辟晚期肾癌免疫治疗适应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尿路上皮癌方面,针对既往经治HER2阳性(IHC 3+或2+)晚期尿路上皮癌,我们在多年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对两项关于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的2期、开放标签、多中心、单臂研究进行了汇总再分析,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世界肿瘤学顶刊之一《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当中。该项研究的发表意味着我们国内抗HER2 ADC治疗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而在抗HER 2治疗领域,也可以说我们暂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人群的疾病特征研究,以及伴随的转化研究,同时我们也与核医学科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核素探针治疗的相关研究,包括针对尿路上皮癌ADC靶点Nectin-4的探针以及针对新型ADC靶点Trop-2的探针等。
03
《肿瘤瞭望》:您认为未来的早期和晚期肾癌药物治疗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方向?
盛锡楠教授:我认为早期肾癌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对于中晚期肾癌,药物治疗则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晚期肾癌的药物治疗格局,已逐渐转向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尤其是RENOTORCH研究公布以后,国内也迅速走向了靶免联合的时代。因此,对于后续的研究方向,我认为还是更多地侧重于靶免联合治疗失败后应该如何进行后线的治疗,这也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当前临床治疗方案似乎越来越同质化,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对人群进行筛选,是否有标志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这也是今后临床关注的焦点。另外,在晚期肾癌药物治疗成功后,其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尽管辅助免疫治疗已经获得了阳性结果,但仍存在人群细分方面的问题,难治性患者同样也仍未获得有效改善。我认为这些都将是未来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盛锡楠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少见类型肾癌协作组副组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膀胱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泌尿肿瘤分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