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 2019热评︱刘启发教授:肠道微生物通过造血干祖细胞发挥修复肠道组织的作用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6/21 10:26:18  浏览量:1822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还有将“感染”信号转化为“造血信号”的潜能。当机体发生严重感染时,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够自我检测感染受体,直接对感染应答,启动分裂过程生成更多的白细胞以抵抗病原体。且这一过程并不依赖于细胞因子的调控。在刚刚结束的2019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提出,人体肠道共生微生物能够在肠道屏障被打破时作用于早期造血,促进肠道组织的修复。本刊特邀请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刘启发教授针对此项研究进行精彩点评。

 
该研究采用炎症性肠病的小鼠模型,探究急性炎症状态下造血干细胞的反应。结果显示:急性炎症反应能够诱导骨髓中的多能前体细胞、髓系前体细胞等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且使其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内皮细胞附近。而在TLR相关信号分子缺失的小鼠模型中,没有上述造血反应。此结果揭示了早期造血干祖细胞对肠道炎症的特异性造血反应,并证实该造血反应过程是TLR信号依赖的。
 
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使TLR信号活化的因子,发现:抗革兰阳性菌抗生素抑制造血反应,而抗革兰阴性菌抗生素能够增强这种造血反应。即杆菌属能够通过TLR相关信号指导多能前体细胞迁移到肠系膜淋巴结。但当此机制长期代偿时,会使大量的多能前体细胞聚集,进而导致肠系膜淋巴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快速增殖,中和抗体导致细胞衰竭反而加重炎症性肠病。
 
专家点评
刘启发教授:该研究对我们有两方面的提示作用:其一,在肠道组织损伤发生炎症反应的早期,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能够通过天然免疫受体感受微生物群,诱导造血干祖细胞迁移至炎性淋巴组织并大量增殖以发挥修复组织的作用。其二,造血干细胞能够直接响应感染,但既“杀敌”也“自损”。如这一防御机制长期代偿,会反过来损伤造血干细胞,导致细胞衰竭反而加重组织损伤,增加晚年发生年龄相关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其他信号的反馈以终止该反应过程。这一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器官间的炎症反馈信号机制。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通过器官间的炎症反馈信号机制精准调控造血反应,从而实现对损伤组织的监视和修复作用。
 
专家简介
 
刘启发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亚太地区血液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和感染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细胞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血液肿瘤首席专家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IF:7.333)、中华内科学杂志和中华血液学杂志等11家核心期刊编委或常务编委,10余家SCI期刊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审稿专家。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肿瘤的诊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曾在日本东京自治医科大学作为客座研究人员进行一年的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肿瘤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做出较大成绩。曾先后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7项面上和20余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和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副主编一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学》论著。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液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