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中华淋巴瘤大会丨顾康生教授:套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回顾及总结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19 11:47:11  浏览量:811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21年3月12~13日,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和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主办、四川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中华淋巴瘤大会“回顾2020,展望2021”在广州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云集了国内淋巴瘤领域的众多顶级大咖,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内外淋巴瘤的重要研究进展,围绕治疗挑战及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旨在促进我国肿瘤医学的发展,堪称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顾康生教授在本次大会上的演讲内容为“套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为了深入掌握该方面的内容及动态,《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顾康生教授,并针对该话题进行了拓展和解读,现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2020年套细胞淋巴瘤重要研究进展回顾


顾康生教授: 在过去一年内,在套细胞淋巴瘤(MCL)领域的重要进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以伊布替尼为代表的传统BTK抑制剂在复发/难治MCL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复发/难治MCL治疗中同样取得了极佳的疗效,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国产药物、也被NCCN指南等纳入为MCL的二线治疗方案。②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复发/难治MCL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在ZUMA-2研究结果中得以体现,并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③以CD3/CD19为代表的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复发/难治MCL进入临床研究,在开展的诸多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前景。综上,上述的新药进展为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尤其为复发/难治MCL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进一步改善了其疗效。


新版《中华淋巴瘤指南共识》中套细胞淋巴瘤的诊疗亮点


顾康生教授: 在新版《中华淋巴瘤指南共识》中,套细胞淋巴瘤的诊疗方面存在诸多的变化及亮点。首先,新版指南加入了诸多MCL预后新的分子相关指标,以往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和指标来进行MCL患者危险分层的划分,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应用分子及基因组学技术对MCL患者进行更为精准的预后分层,这代表了未来MCL预后判断的趋势。其次,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能为MCL治疗带来新的药物选择和疗效的提升,这在新版指南中有所体现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再者,我国在套细胞淋巴瘤领域中新药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众多新药的临床研究无疑将会进一步改善套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疗效。


套细胞淋巴瘤的治愈希望


顾康生教授: 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物学行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侵袭性较高的恶性淋巴瘤,基于目前治疗下的治愈率约为50%;滤泡淋巴瘤(FL)作为一类惰性淋巴瘤,虽然可长期生存却也无法根治。在总体上,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类兼有惰性和侵袭性特征的B细胞淋巴瘤,由于目前对MCL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仍不透彻,现阶段尚无法治愈,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或许能解答此问题。


专家简历

顾康生

肿瘤学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生导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安徽省“江淮名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分子靶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全国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CSCO 肝癌、结直肠癌、胆道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罕见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 肿瘤支持与康复、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肿瘤内科学会前候任主任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安徽省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李春明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液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