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2025 ELCC | 罕见靶点治疗策略探索新突破与早期肺癌复发预测新视角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10 11:05:34  浏览量:93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公布了众多对临床诊疗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肿瘤瞭望》精选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的口头汇报进行编译,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公布了众多对临床诊疗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肿瘤瞭望》精选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的口头汇报进行编译,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BAY2927088在经治且携带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1/2期SOHO-01研究
 
 
研究背景
 
BAY2927088是一款口服、可逆的HER-2抑制剂,在携带HER-2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展示了抗肿瘤活性,本研究报道了1/2期SOHO-01研究研究的队列拓展数据。
 
研究方法
 
携带HER-2突变的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既往接受的治疗类型分为D队列(既往未接受HER-2靶向治疗)和E队列(既往接受过ADC药物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BAY2927088治疗,剂量为20 mg,口服,每日一次。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为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
 
至2024年10月14日,D队列和E队列分别入组44例和34例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62和62.5周岁,70.5%和64.7%的患者不吸烟,54.5%和76.5%的患者既往接受过超过两种治疗,E队列中,82.4%的患者接受过DS-8201治疗。所有患者均纳入安全性分析。任何级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4%,研究者评估的ORR分别为70.5%和35.5%,DCR分别为81.8%和52.9%。中位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8.7个月和9.5个月。
 
研究结论
 
BAY2927088治疗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性可耐受在,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HER-2靶向或ADC治疗,该药物展示了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他来替尼或克唑替尼治疗ROS-1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一项匹配校正后的非直接比较
 

 
研究背景
 
他来替尼是一款高选择性下一代且透脑活性较好的ROS1抑制剂,克唑替尼是一款一代TKI类药物,在缺乏头对头比较的情况下,研究采用了匹配校正非直接比较方法聚焦两款药物治疗ROS1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他来替尼组共纳入160例患者,数据来自RRUST-1和TRUST-2研究,患者按照临床病理特点匹配PROFILE-1001研究中,53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按照性别、PS评分、吸烟状态、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既往接受线数评估两组的ORR、PFS以及3度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差异。
 
研究结果
 
匹配前,两组基线特点存在差异;匹配后,基线特点良好,可以进行非直接比较。两组ORR分别为90.1%和71.7%,PFS的HR=0.48,OS的HR=0.34;3度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和36%。
 
研究结论
 
在这项跨研究的比较中,他来替尼展示了相较于克唑替尼更好的疗效,在ROS-1融合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更好的ORR并可降低死亡风险。3度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管理。
 
气腔播散分级系统预测I期腺癌患者的复发
 

研究背景
 
本研究评估了气道播散对早期肺腺癌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我们纳入了接受肺叶切除且诊断为I期的浸润性肺腺癌的患者,评估气道播散距离对预后的影响,按照播散距离,分为:I级(气道播散距离<2500μm),II级(≥2500μm),比较两组的累计复发风险。
 
研究结果
 
共计1660例患者,其中I级和II级播散患者占比分别为22.6%和12.2%。II级播散患者Ib期比例更高(25.9%vs.38.3%,P=0.003),微乳头及实体为主的亚型更多(18.4%vs.37.3%,P<0.001),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有气道播散和无气道播散的患者,5年累计复发风险分别为3.9%和8.4%,无气道播散、I级播散II级播散的患者,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9%、8.4%和17.0%。多因素竞争风险模型显示,与无播散的患者相比,I级播散和II级播散的HR分别为1.08和1.94,P值分别为0.76和0.022。基于病理亚型的亚组分析显示,Ia期且存在II级气道播散的患者,预后与Ib期患者类似,复发风险分别为13.0%和16.0%,P=0.80。
 
研究结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Ia期肺腺癌患者,气道播散分级系统可能与较高的复发风险有关,但与Ib期患者无关;Ia期且存在II级播散的肺腺癌患者,与Ib期患者的预后类似。
 
小结及思考
 
HER-2通路虽然已经在肺癌领域发现许久,但该靶点在乳腺癌中被“发扬光大”,目前,该领域的药物研发有两个重要的方向:ADC和TKI。前者以DS-8201和SHRA-1811为代表,后者以BAY2927088和Zongertinib为代表。虽然ADC类药物带来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是其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血液学毒性值得临床注意,这为后续通过联合治疗提高疗效埋下隐患。而TKI类药物相对而言更有前景。本次ELCC会议上,BAY2927088对于初治和ADC经治的NSCLC患者均展示了不错的抗肿瘤活性,但腹泻的发生率较高,推测可能是由于对野生型EGFR的阻断引起的,而Zongertinib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标准剂量下的ORR可以达到75%左右,且3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望成为同类最佳。
 
1-2%的晚期NSCLC患者携带ROS-1基因融合突变,克唑替尼是第一款获批治疗ROS-1融合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OO-1201研究中,克唑替尼治疗这部分患者的中位PFS约为16个月,显著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预后。他来替尼和瑞普替尼是新一代针对ROS-1融合的靶向治疗药物,注册性临床研究中,其PFS达到35个月左右。由于该靶点的罕见性,其注册性临床研究均是单臂临床试验,缺乏头对头的临床比较。本研究借助他来替尼和克唑替尼的注册研究数据,通过匹配的方式平衡两组之间的基线特点,间接比较了克唑替尼和他来替尼之间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从而为临床选择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如何对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精准判断,并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方向,目前主要基于TNM分期进行。T分期主要纳入了肿瘤直径作为分期因素,实际上,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与预后及复发风险有关的因素并未纳入到TNM分期中,其中包括目前临床广为讨论的气道播散。非常多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存在气道播散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更高。之所以没有将该因素纳入分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学者认为,有些患者的气道播散是由于在手术或标本处理过程中的挤压,导致肿瘤细胞脱落,假性气道播散形成。本研究以播散距离为研究对象,发现播散距离小于2500μm的患者,并不增加患者的复发风险,提示这部分患者的气道播散可能就是标本处理过程中导致的“被动播散”。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如果播散距离超过2500μm,其预后与Ib期预后类似,提示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分期的升级并给予后续的强化辅助治疗。
 
《肿瘤瞭望》在ELCC现场报道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